新聞 > 人物 > 正文

師東兵:三訪趙紫陽

—趙紫陽:我不埋怨任何人,只是在反省我自己

作者:
"六四"以後沒有把我送上法庭,是因為我在國外有影響。不能像鮑彤那樣秘密審判。鮑彤有什麼事?查清了什麼事也沒有。說他反革命煽動和泄露機密。什麼機密?起訴書說,有人問他"趙是不是不行了?"他回答:"一個星期以後就知道"。這也算泄密?就連這件事鮑彤都說沒有。說他反革命煽動,一是議論了朱琳出國時丟了一個假項練,緊張得了不得。二是議論了戒嚴。

經濟工作的講話,提出了10條(也可能是7條)批評意見。如耀邦曾說過,財政赤字不可怕,是假的,陳雲就說:"財政赤字不是假的,是真的。耀邦。"還有耀邦對第一個五年計劃談過看法,陳雲對他的看法也提出了批評。陳雲批評時,耀邦一句也沒有辯駁,只是承認。看來陳雲是憋了一肚子氣,一吐為快。小平不願意在這個場合下批評耀邦,也不願意爭論。他沒有心理準備,不太高興。說:"今天主要是聽匯報。"

在改革的問題上我和耀邦是一致的。在改革中,只有一件事我們的意見不一致,那是在1983年,他作了一個報告,講"包"字進城,把農村承包簡單地搬到城裡來。結果商店搞承包,賣家用電器的獎金很多,賣針頭線腦的拿不到獎金。我制止了。我認為城市經濟比農村複雜,要慎重。當時的包字進城和後來的承包製是兩回事。在經濟改革方面我們意見是一致的,但在經濟發展問題,我們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

我和耀邦在經濟發展中的分歧在陳雲批評他之前,在鄧那裡談了一次話,說清楚了。我主張不要追求速度,他主張提前翻番。這是我們的根本分歧。小平找我、耀邦、喬木一起到他那去談了一次話。我說耀邦這些講話行不通。耀邦接受了。小平說:"今後經濟工作由中央財經小組和國務院主要決策和發言,不要政出多門。書記處只管大事。"

胡喬木認為耀邦在1983年那個全面改革的講話全文沒有四個堅持。小平說:"這麼重要的講話為什麼沒有四個堅持?這個稿子不能發。"

陳雲批評耀邦之後,胡喬木說:"經濟工作的不同意見對地方影響很大,要不要找各省同志來打個招呼。"小平說:"你們商量一下吧。"我們定下來開一次會商量一下。事後我在書記處說:"書記處可以準備準備。這件事到底怎麼講由耀邦定,由耀邦自已講。"

過了兩天,胡啟立到我那裡去說:"鄧力群在新華社的一個會上把把陳雲批耀邦的話捅出去了。"我立即打電話給鄧力群問他有沒有這回事。他吞吞吐吐。我說:"原來不是說要開個會定一下嗎?會還沒有開怎麼就捅出去了?立即打電話,不要擴散!"之後我去天津。家裡來電話說:"各省打招呼會不開了。這是小平定的。"

1985年,小平讓喬石給耀邦的傳話中說:"現在外面有人說耀邦是黨內的開明派,打著他的旗子反對我們。""耀邦不講反自由化,為什麼不講?"

1985年在北戴河,在啟立、喬石給耀邦傳話之後,我對耀邦說:"要研究一下,給小平要有個交待。"當時他同意了。但他卻去了新疆,一走了之。後來我問他:"老爺子打過幾次招呼,你不表態,怎麼想的?"他沒有回答我的問題。

鄧不信任耀邦的第二件事是耀邦和陸鏗的談話。鄧對這件事看得很重。陸鏗1985年和耀邦談話我不知道。就在1985年7月,鄧要喬石傳話時,喬石、啟立對我說:"耀邦和陸鏗的談話太不象樣。陸把他說成開明派,挑撥離間。耀邦沒有批駁,而是迎合的態度。"

1986年,從北戴河回來的一位老同志問我:"耀邦同陸鏗的談話你看過沒有?"小平對這位老同志說:"陸鏗打著奉承耀邦的幌子來反對我們!"小平還對這位老人說:"這幾年我如果有什麼錯誤的話,就是看錯了胡耀邦這個人。"我觀察到,從這時起,老人們對耀邦的態度發生了很大變化。

後來我聯想到,1986年4月,小平找耀邦談話,讓耀邦接顧委主任,就是在十三大要把他換下來,採取的是平穩過渡的方式。鄧是以年輕化的名義和他談這件事的。胡耀邦也是這麼理解的。

1987年1月耀邦下台,這是必然的。只是老人們的決定提前了,形式也變了,由平穩過渡變為這種辭職的方式。對後來耀邦辭職,我既沒有投井下石,也沒有為他說話。我知道,老人們已經定了,說也沒有用。事實上,1986年學潮發生後,鄧在12月30日的談話中指名批評胡耀邦,這個講話當時就發到各地去了。他已經無法工作了,只能辭職。

我確實不願當總書記。我願意把經濟改革搞下去。但是,當時讓我代總書記,我沒有堅持自已的意見。在那種形勢下,只有我能代。我代的效果可能要好一些。如果耀邦下台以後排山倒海地反自由化,就了不得。我代總書記,首要任務是少傷一些人,把運動控制住。把反自由化調整轉向到改革開放。那個時期我雖然多次講過不當總書記。我想,讓別人搞就沒十三大這個結果,肯定不如我。那時不可能為胡講話,講也沒有用,早就定下來了。能把啟立保下來很不錯了。耀邦下去了,常委會不能開,搞了個五人小組,啟立是一個。是我提的。老同志不贊成,小平同意了。耀邦下來後,啟立受到很大牽連,他參加五人小組,做了十三大常委,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了。

對我和胡耀邦關係的傳言有三個原因:一是不了解胡為什麼下台;二是我們在經濟發展問上確有分歧;三是耀邦下台是我接他的職務。

外電說,鄧受到壓力,在胡、趙兩個人中,鄧只好犧牲胡保趙。不是這麼回事。鄧不是受壓力才讓胡下台。也不是胡讓鄧退休,鄧才讓胡下台。如果是這樣,鄧就沒有偉大之處了。

鄧每次對思想戰線上的批評材料不是來自胡。都是喬木、力群反映的。鄧一問,他們反映的確有其事。思想戰線是耀邦分管的。這當然使他被動。鄧了解胡。有一次鄧向我介紹胡的長處之後,說胡不夠持重。他們之間的關係比較深,鄧對胡很了解。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選自《師東兵:政壇秘聞錄》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105/1999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