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資本逃離發達經濟體 中國與西方經濟脫鉤?

隨著中國與西方世界的關係惡化,中國對西方國家的直接投資規模正在急速縮減,轉戰東南亞、南美等採礦和能源項目。

近日有數據顯示,隨著中國與西方國家的關係持續惡化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中國對這些發達經濟體的直接投資規模正在大幅縮減,轉向投資東南亞、南美和中東等地區,以保障關鍵資源的持續供應。有分析指出,這昭示著中國與西方正在進行經濟脫鉤。

美國媒體《華爾街日報》近日報導指出,隨著中國與西方世界的關係惡化,中國對西方國家的直接投資規模正在急速縮減,轉戰東南亞、南美等採礦和能源項目。

此外,中國已在重新考慮「一帶一路」倡議,繼續投資開發中國家的基礎建設項目。但基於此前該倡議造成的債務危機,中共官方希望進行更保守的新項目投資。

2021年10月18日,「一帶一路綠色能源合作青島倡議」啟動儀式。(美聯社

據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的一份投資報告顯示,今年到目前為止,印度尼西亞是中國資本的最大接受國。中國對印尼的投資占總體投資額的17%,而擁有豐富鎳資源的印尼為中國新能源及汽車行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充足保障。中國通過積極投資這些非西方國家來鞏固聯盟,確保關鍵資源的供應。而去年,中國在亞洲、南美和中東地區的投資總額比2021年增長了13%,達到了245億美元。

上述報導分析指出,中國資本撤離西方世界一方面是由於與中國地緣政治緊張的美國及盟國,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了來自中國的投資,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人民幣疲軟、民營經濟衰退、中共當局注重加強「自力更生」並出台遏制資本外逃等措施。中國對西方國家的投資銳減也影響到了資本接受國,導致新增就業減少,矽谷等地區的企業資金池縮水——從而在全球經濟中造成新的斷層線。

報導還援引聯合國的數據表示,2022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同比下降18%,與2016年海外投資熱潮時期創下的峰值相比,下降了25%。

有專家分析稱,中國向國外發達經濟體輸送投資的空間正在縮小;還有專家說,受限於中國脆弱的經濟形勢和地緣政治壓力,未來三到五年,中國的海外投資規模不太可能大幅擴大。美國企業研究所經濟學家史劍道(Derek Scissors)告訴《華爾街日報》,只要習近平仍在任上,中國就不會再現2016年的海外投資熱潮。

而據美國企業研究所和另一家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在七國集團(G7)國家進行了120項投資,其中63項在美國。但去年中國在G7的投資只有13項,且投資總額從840億美元縮減到74億美元,中國總對外投資的占比從一半下滑至18%。

然而並非中國,全球各國的對外直接投資都在萎縮。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的數據顯示,去年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國家對外投資都同比下降了14%,只不過中國對其他發達經濟體的對外投資下降幅度更大,持續時間更長。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726/1932193.html